Post By:2012/6/21 18:47:35
[tag]为什么,四川,发展[/tag]“加快发展”,是四川的主旋律,是几年来不变的工作总基调。在这个基调的引领下,四川经济实现了强势崛起,总量四年翻一番突破两万亿元,地方财政收入三年翻一番突破两千亿元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年翻一番突破一万五千亿元,“吃饭财政”已转变为“发展财政”,“经济大省”正迈向“经济强省”,在遭遇汶川特大地震和全球金融危机重创的不利形势下,走出了一条“止滑提速-巩固回升-高位求进”的坚强曲线,一举成为中国西部发展龙头和在全世界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实体。
四川为什么要加快发展?作为西部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,四川经济总量、增速和质量曾长期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,“人口多、底子薄、不平衡、欠发达”是四川最大的省情,城乡二元结构突出、初级阶段特征明显是四川最大的实际,发展不足、发展水平不高是四川最大的问题,为此四川曾提出“追赶型、超越式”发展战略,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。2007年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决定把“加快发展、科学发展、又好又快发展”作为全省工作总体取向。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,省委、省政府又从实际出发制定了“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”的“两个加快”总战略。这几年省委省政府都坚持“加快发展”,2012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了 “稳定增势、高位求进、加快发展”的工作基调。
五年来,四川抓住发展不足、发展水平不高的主要矛盾,以建设西部发展高地为目标,以加快发展为基调,以“两化”互动为抓手,在扩大增量中调结构、在加快发展中促转变、在加快转变中谋发展,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、西部特征和四川特点的强势崛起的发展道路。这是***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,是四川人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顽强拼搏的结果。从理论层次看,四川能够高速度、跨越式发展,在于形成六大良性循环,使经济发展进入正反馈路径;推动六大结构调整,对经济系统进行根本性再造;实施四大战略举措,促进经济发展方式重大转变。
[b]一、形成六大良性循环[/b]
从系统工程角度看,四川加快发展的结构性原因在于形成高级、多层、良性的超循环发展系统,让经济发展进入正反馈路径,使经济增长成为螺旋式上升的稳态。
[b]一是内外良性循环。[/b]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,任何事物的发展,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。《诗经》曰,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,讲的就是内力与外力良性循环的关系。经济发展既是内在实力的展现,也借助于外在力量的推动,就是要在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实现一切外部资源为我所用。近年来,四川发展经济时采取博众之长、为我所用的战略,坚持培育本土企业和招商引资两手都要抓、两手都要硬。通过主动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的高附加值产业转移,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通过稳定投资、扩大内需和增加出口,建立消费、投资、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。
[b]二是软硬良性循环。[/b]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而言,硬件是基础,软件是灵魂。只有两者进行配合、互动循环,经济才会走上内涵式、内生性发展轨道。四川坚持“环境先行”、“软硬兼施”,为经济发展创建一流的硬件和软件条件,充分发挥“磁场效应”,引进一批全球、全国有影响力的大企业、大集团。硬件打造上,努力建设“一枢纽、三中心、四基地”,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,交通水陆空并进,跃居全国前列,**了“蜀道难”,实现了“通蜀道”的千年梦想。软件建设上,狠抓政策和政务环境改善,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性政府转型,努力提高效能,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、个性化服务。
[b]三是城乡良性循环。[/b]马克思、***认为,城乡对立是一个历史范畴,城乡融合才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。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,必然要求三次产业从割裂走向融合、城乡要素流动从单向走向双向、工业化从超前发展走向“三化同步”。四川深刻认识到,全省总体正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加速转变的历史阶段,适时制定推动新型工业化、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战略,正好抓住后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转型的本质问题。在“两化”互动基础上实现与农业现代化的“三化”联动,有力地推进了城乡统筹发展,通过城乡良性循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,打破了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束缚,在更大范围、更高程度上形成要素的合理有效配置,从而释放更大效益。
[b]四是人地良性循环。[/b]两百年前,达尔文曾告诫:“只有服从大自然,才能战胜大自然。”经济发展不能威胁到生态环境的安全,传统的资源掠夺式、环境破坏型发展方式必将走向终结。近年来,四川率先改变依靠资源开发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,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一是促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,利用四川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业,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。二是坚决取缔污染性和高耗能工业企业,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,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。三是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、退耕还林还草工程、湿地保护、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,全力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,努力向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式转变,取得显著成就。
[b]五是虚实良性循环。[/b]***说:“金融很重要,是现代经济的核心”。一个地区的发展,离不开金融业的繁荣,更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,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载体,更是基础。四川在加快发展的形势下,既发挥虚拟经济的活力又防其过度膨胀。一方面,深化金融体制改革,完善地方金融体系,以成都为轴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西部金融中心,为实体经济发展输送“血液”,增强其“造血”功能。另一方面,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“实”向“虚”、以钱炒钱,加大对先进制造业、高端服务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,特别是在“7+3”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,崛起了电子信息、汽车制造、油气化工、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,奠定了加快发展的基石。
[b]六是劳资良性循环。[/b]劳资矛盾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所独有,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。劳资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劳动与资本的对立和割裂,产业工人与出资人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和谐关系。四川在促进劳资和谐、劳资互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。一是推进劳资二者身份转换,以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为依托,以完善扶持政策为抓手,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,以创业促进就业。特别是抓住四川农民工规模庞大的特点,创建了一批农民工回乡创业园。二是促进劳资双方利益共享,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,倡导员工与企业“同创共享”,把企业打造成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,建立稳定的员工工资收入增长机制,把富民与强省结合起来,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,更大的调动了社会积极性和创造性。